Redis-0-安装篇
单机安装Redis
安装Redis所需要的依赖:
1 | yum install -y gcc tcl |
将Redis安装包上传到虚拟机的任意目录并解压缩:
1 | tar -xzf redis-6.2.4.tar.gz |
进入redis目录:
1 | cd redis-6.2.4 |
运行编译命令:
1 | make && make install |
如果没有出错,应该就安装成功。然后修改redis.conf文件中的一些配置:
1 | # 绑定地址,默认是127.0.0.1,会导致只能在本地访问。修改为0.0.0.0则可以在任意IP访问 |
启动Redis:
1 | redis-server redis.conf |
停止redis服务:
1 | redis-cli shutdown |
Redis主从集群
集群结构
搭建的主从集群:
共包含三个节点,一个主节点,两个从节点。在同一台虚拟机中开启3个redis实例,模拟主从集群,信息如下:
IP | PORT | 角色 |
---|---|---|
192.168.150.101 | 7001 | master |
192.168.150.101 | 7002 | slave |
192.168.150.101 | 7003 | slave |
准备实例和配置
要在同一台虚拟机开启3个实例,必须准备三份不同的配置文件和目录,配置文件所在目录也就是工作目录。
创建三个文件夹,名字分别叫7001、7002、7003:
1 | # 进入/tmp目录 |
恢复原始配置,修改redis-6.2.4/redis.conf文件,将其中的持久化模式改为默认的RDB模式,AOF保持关闭状态。
1 | # 开启RDB |
拷贝配置文件到每个实例目录
然后将redis-6.2.4/redis.conf文件拷贝到三个目录中(在/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):
1 | # 方式一:逐个拷贝 |
修改每个实例的端口、工作目录
修改每个文件夹内的配置文件,将端口分别修改为7001、7002、7003,将rdb文件保存位置都修改为自己所在目录(在/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):
1 | sed -i -e 's/6379/7001/g' -e 's/dir .\//dir \/tmp\/7001\//g' 7001/redis.conf |
修改每个实例的声明IP
虚拟机本身有多个IP,为了避免将来混乱,我们需要在redis.conf文件中指定每一个实例的绑定ip信息,格式如下:
1 | # redis实例的声明 IP |
每个目录都要改,我们一键完成修改(在/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):
1 | # 逐一执行 |
启动
为了方便查看日志,我们打开3个ssh窗口,分别启动3个redis实例,启动命令:
1 | # 第1个 |
如果要一键停止,可以运行下面命令:
1 | printf '%s\n' 7001 7002 7003 | xargs -I{} -t redis-cli -p {} shutdown |
开启主从关系
现在三个实例还没有任何关系,要配置主从可以使用replicaof 或者slaveof(5.0以前)命令。
修改配置文件(永久生效)
- 在redis.conf中添加一行配置:
slaveof <masterip> <masterport>
- 在redis.conf中添加一行配置:
使用redis-cli客户端连接到redis服务,执行slaveof命令(重启后失效):
1
slaveof <masterip> <masterport>
注意:在5.0以后新增命令replicaof,与salveof效果一致。
通过redis-cli命令连接7002,执行下面命令:
1 | # 连接 7002 |
通过redis-cli命令连接7003,执行下面命令:
1 | # 连接 7003 |
然后连接 7001节点,查看集群状态:
1 | # 连接 7001 |
测试
执行下列操作以测试:
利用redis-cli连接7001,执行
set num 123
利用redis-cli连接7002,执行
get num
,再执行set num 666
利用redis-cli连接7003,执行
get num
,再执行set num 888
可以发现,只有在7001这个master节点上可以执行写操作,7002和7003这两个slave节点只能执行读操作。
搭建哨兵集群
集群结构
搭建一个三节点形成的Sentinel集群,来监管之前的Redis主从集群。如图:
三个sentinel实例信息如下:
节点 | IP | PORT |
---|---|---|
s1 | 192.168.150.101 | 27001 |
s2 | 192.168.150.101 | 27002 |
s3 | 192.168.150.101 | 27003 |
准备实例和配置
要在同一台虚拟机开启3个实例,必须准备三份不同的配置文件和目录,配置文件所在目录也就是工作目录。
我们创建三个文件夹,名字分别叫s1、s2、s3:
1 | # 进入/tmp目录 |
然后在s1目录创建一个sentinel.conf文件,添加下面的内容:
1 | port 27001 |
port 27001
:是当前sentinel实例的端口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92.168.150.101 7001 2
:指定主节点信息mymaster
:主节点名称,自定义,任意写192.168.150.101 7001
:主节点的ip和端口2
:选举master时的quorum值
然后将s1/sentinel.conf文件拷贝到s2、s3两个目录中(在/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):
1 | # 方式一:逐个拷贝 |
修改s2、s3两个文件夹内的配置文件,将端口分别修改为27002、27003:
1 | sed -i -e 's/27001/27002/g' -e 's/s1/s2/g' s2/sentinel.conf |
启动
为了方便查看日志,我们打开3个ssh窗口,分别启动3个redis实例,启动命令:
1 | # 第1个 |
测试
尝试让master节点7001宕机,查看sentinel日志:
查看7003的日志:
查看7002的日志:
搭建分片集群
集群结构
分片集群需要的节点数量较多,这里我们搭建一个最小的分片集群,包含3个master节点,每个master包含一个slave节点,结构如下:
在同一台虚拟机中开启6个redis实例,模拟分片集群,信息如下:
IP | PORT | 角色 |
---|---|---|
192.168.150.101 | 7001 | master |
192.168.150.101 | 7002 | master |
192.168.150.101 | 7003 | master |
192.168.150.101 | 8001 | slave |
192.168.150.101 | 8002 | slave |
192.168.150.101 | 8003 | slave |
准备实例和配置
删除之前的7001、7002、7003这几个目录,重新创建出7001、7002、7003、8001、8002、8003目录:
1 | # 进入/tmp目录 |
在/tmp下准备一个新的redis.conf文件
1 | port 6379 |
将这个文件拷贝到每个目录下:
1 | # 进入/tmp目录 |
修改每个目录下的redis.conf,将其中的6379修改为与所在目录一致:
1 | # 进入/tmp目录 |
启动
因为已经配置了后台启动模式,所以可以直接启动服务:
1 | # 进入/tmp目录 |
通过ps查看状态:
1 | ps -ef | grep redis |
发现服务都已经正常启动:
如果要关闭所有进程,可以执行命令:
1 | ps -ef | grep redis | awk '{print $2}' | xargs kill |
或者(推荐这种方式):
1 | printf '%s\n' 7001 7002 7003 8001 8002 8003 | xargs -I{} -t redis-cli -p {} shutdown |
创建集群
虽然服务启动了,但是目前每个服务之间都是独立的,没有任何关联。
需要执行命令来创建集群,在Redis5.0之前创建集群比较麻烦,5.0之后集群管理命令都集成到了redis-cli中。
1)Redis5.0之前
Redis5.0之前集群命令都是用redis安装包下的src/redis-trib.rb来实现的。因为redis-trib.rb是有ruby语言编写的所以需要安装ruby环境。
1 | # 安装依赖 |
然后通过命令来管理集群:
1 | # 进入redis的src目录 |
2)Redis5.0以后
使用的是Redis6.2.4版本,集群管理以及集成到了redis-cli中,格式如下:
1 | redis-cli --cluster create --cluster-replicas 1 192.168.150.101:7001 192.168.150.101:7002 192.168.150.101:7003 192.168.150.101:8001 192.168.150.101:8002 192.168.150.101:8003 |
命令说明:
redis-cli --cluster
或者./redis-trib.rb
:代表集群操作命令create
:代表是创建集群--replicas 1
或者--cluster-replicas 1
:指定集群中每个master的副本个数为1,此时节点总数 ÷ (replicas + 1)
得到的就是master的数量。因此节点列表中的前n个就是master,其它节点都是slave节点,随机分配到不同master
运行后:
这里输入yes,则集群开始创建:
通过命令可以查看集群状态:
1 | redis-cli -p 7001 cluster nodes |
测试
尝试连接7001节点,存储一个数据:
1 | # 连接 |
结果悲剧了:
集群操作时,需要给redis-cli
加上-c
参数才可以:
1 | redis-cli -c -p 7001 |
这次可以了:
安装OpenResty
OpenResty® 是一个基于 Nginx的高性能 Web 平台,用于方便地搭建能够处理超高并发、扩展性极高的动态 Web 应用、Web 服务和动态网关。具备下列特点:
- 具备Nginx的完整功能
- 基于Lua语言进行扩展,集成了大量精良的 Lua 库、第三方模块
- 允许使用Lua自定义业务逻辑、自定义库
官方网站: https://openresty.org/cn/
安装开发库
首先要安装OpenResty的依赖开发库,执行命令:
1 | yum install -y pcre-devel openssl-devel gcc --skip-broken |
安装OpenResty仓库
你可以在你的 CentOS 系统中添加 openresty
仓库,这样就可以便于未来安装或更新我们的软件包(通过 yum check-update
命令)。运行下面的命令就可以添加我们的仓库:
1 | yum-config-manager --add-repo https://openresty.org/package/centos/openresty.repo |
如果提示说命令不存在,则运行:
1 | yum install -y yum-utils |
然后再重复上面的命令
安装OpenResty
然后就可以像下面这样安装软件包,比如 openresty
:
1 | yum install -y openresty |
安装opm工具
opm是OpenResty的一个管理工具,可以帮助我们安装一个第三方的Lua模块。
如果你想安装命令行工具 opm
,那么可以像下面这样安装 openresty-opm
包:
1 | yum install -y openresty-opm |
目录结构
默认情况下,OpenResty安装的目录是:/usr/local/openresty,OpenResty就是在Nginx基础上集成了一些Lua模块。
配置nginx的环境变量
打开配置文件:
1 | vi /etc/profile |
在最下面加入两行:
1 | export NGINX_HOME=/usr/local/openresty/nginx |
NGINX_HOME:后面是OpenResty安装目录下的nginx的目录
然后让配置生效:
1 | source /etc/profile |
启动和运行
OpenResty底层是基于Nginx的,查看OpenResty目录的nginx目录,结构与windows中安装的nginx基本一致:
所以运行方式与nginx基本一致:
1 | # 启动nginx |
nginx的默认配置文件注释太多,影响后续我们的编辑,这里将nginx.conf中的注释部分删除,保留有效部分。
修改/usr/local/openresty/nginx/conf/nginx.conf
文件,内容如下:
1 | #user nobody; |
在Linux的控制台输入命令以启动nginx:
1 | nginx |
然后访问页面:http://192.168.150.101:8081,注意ip地址替换为你自己的虚拟机IP:
备注
加载OpenResty的lua模块:
1 | #lua 模块 |
common.lua
1 | -- 封装函数,发送http请求,并解析响应 |
释放Redis连接API:
1 | -- 关闭redis连接的工具方法,其实是放入连接池 |
读取Redis数据的API:
1 | -- 查询redis的方法 ip和port是redis地址,key是查询的key |
开启共享词典:
1 | # 共享字典,也就是本地缓存,名称叫做:item_cache,大小150m |
安装和配置Canal
开启mysql的主从同步机制,让Canal来模拟salve
开启MySQL主从
Canal是基于MySQL的主从同步功能,因此必须先开启MySQL的主从功能才可以。
开启binlog
打开mysql容器挂载的日志文件,在/tmp/mysql/conf
目录修改文件:
1 | vi /tmp/mysql/conf/my.cnf |
添加内容:
1 | log-bin=/var/lib/mysql/mysql-bin |
配置解读:
log-bin=/var/lib/mysql/mysql-bin
:设置binary log文件的存放地址和文件名,叫做mysql-binbinlog-do-db=heima
:指定对哪个database记录binary log events
1 | [mysqld] |
设置用户权限
接下来添加一个仅用于数据同步的账户,出于安全考虑,这里仅提供对heima这个库的操作权限。
1 | create user canal@'%' IDENTIFIED by 'canal'; |
重启mysql容器即可
1 | docker restart mysql |
测试设置是否成功:在mysql控制台,或者Navicat中,输入命令:
1 | show master status; |
安装Canal
创建网络
需要创建一个网络,将MySQL、Canal、MQ放到同一个Docker网络中:
1 | docker network create heima |
让mysql加入这个网络:
1 | docker network connect heima mysql |
安装Canal
将canal的镜像压缩包canal.tar
上传到虚拟机,然后通过命令导入:
1 | docker load -i canal.tar |
然后运行命令创建Canal容器:
1 | docker run -p 11111:11111 --name canal \ |
-p 11111:11111
:这是canal的默认监听端口-e canal.instance.master.address=mysql:3306
:数据库地址和端口,如果不知道mysql容器地址,可以通过docker inspect 容器id
来查看-e canal.instance.dbUsername=canal
:数据库用户名-e canal.instance.dbPassword=canal
:数据库密码-e canal.instance.filter.regex=
:要监听的表名称
表名称监听支持的语法:
1 | mysql 数据解析关注的表,Perl正则表达式. |